孩子在2.5~5岁之间会有一个审美敏锐期,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变得十分挑剔和敏锐,对事物都有我们的标准和需要,一旦被打乱就会发脾气、哭闹。伴随年龄的增加,孩子开始渐渐关注自己形象的完美,特别是女生,或许会出现臭美的症状。
父母不要担忧孩子会遭到什么消极的影响,譬如担忧孩子过分重视我们的外观,而变得爱慕虚荣。这是孩子正常发育的一个阶段,主要表现为孩子审美能力的进步,而这一进步对孩子有着要紧的意义,体目前个人魔力、风韵、个性特征上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要,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物品,给孩子自己选择着装的权利等。同时,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。
1、父母引导孩子形成审美观念
要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美学常识,了解美的各种表现形式,从而了解什么是真的的美,让孩子了解,美有个体的差异性。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审美观,你觉得是美的,其他人未必就觉得美,美重在我们的内心感受,而不在相互攀比或与别人的过度一致。
整洁的服饰是一份靠谱的介绍,孩子只须穿着打扮整洁,符合其身份,能表现活力就是美。因此,美有不少学问,有不少道理。孩子需要学会一些美学道理,爸爸妈妈更需钻研一些美学常识,让孩子在家庭日常体验美。美不只包括了外在美,又包括了内在美,能达到两者和谐统一的美,勿庸置疑是最佳的完美。但用健康的审美观塑造自我、创造美好的明天,才能被觉得是最好看的的、最为精彩的。当然,父母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,第一自己需要拥有较正确的审美观念。
2、审美教育应该注意联系孩子的生活、思想的实质
强调劳动创造美的看法。因为美感是极为复杂的、多种心理原因综合协调的心理过程,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多层次、多角度,同时也使审美教育的困难程度增大。为此,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,而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质和思想实质,因势利导,解决一些实质问题。
3、给孩子的审美观正确评价
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一定,而不是大家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。同时,父母也要重视对孩子的审美引导。在审美敏锐期进步的过程中,父母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汇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。
在游戏中进行审美教育
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。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,孩子在轻松的、自由的游戏活动中,比较容易记住现实日常美的事物,培养好的行为习惯,并掌握用美的语言去描述游戏中的所见所感。譬如让孩子玩搭积木的游戏,建造一座新型的立体交叉桥,通过游戏,孩子就可以了解建筑中的艺术美;让孩子玩拼图,他们可以从中掌握配色。
游戏还可以推进创造力的进步,孩子在开心的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进行美的创造。婴幼儿园中的手工制作其实就拥有这种美育功能。孩子在动手制作的游戏中,通过把材料进行分类、裁剪、粘贴,等完成一件作品后,可以充分品尝我感觉如此好看我就如此做的快乐,这种自己设计、自己表达、自己创造的活动,将促进孩子对美的感受与追求。放下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创作,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趣味,促进他们通过考虑和实践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付诸行动的好办法。除此之外,让孩子适合地参加力所能及的饲养和种植活动,与值日生工作等,都能够帮助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,有益于培养孩子创造美的能力。
孩子的审美观会由于身心进步、养育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,因此,父母需要以客观的态度,在平时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察看孩子,给孩子以正确的帮助和引导。